

NEWS
將想法與焦點與您一起共享
小程序桌面來了?一場華麗的誤會和誤判


昨晚21點多,微信上線了iOS7.0.3版本。功能介紹里只寫了句“解決了一些已知問題”,但所有用戶都發現首頁下拉任務欄改版了!“最近使用”和“我的小程序”展現形式優化了!看上去,下拉欄像是變成了下拉頁。
用戶可在下拉頁里,自由整理已收藏的小程序。比如:
可將“最近使用”的小程序拖拉至“我的小程序”,共可儲存50個。長按“我的小程序”里的小程序logo,可自由調整小程序位置。長按小程序logo,可拖至最底部從“我的小程序”里移除。
繼續下拉,會出現“搜索小程序”入口。
幾乎所有媒體都像打“雞血”一樣認為,微信要推出系統桌面了,微信OS大計已經上演了。
1、改版的核心在于,順應用戶使用習慣
顯而易見地,這一功能的優化,對開發者而言必然是重大利好,可以有效提升小程序留存。2017年底,“跳一跳”與下拉欄同時上線,隨著“跳一跳”的風靡,下拉欄進入小程序,由于入口淺,使用方便,“下拉”這個動作很快便成為用戶習慣行為。
去年7月,微信在6.7.1版本中又對小程序下拉欄進行過一次升級,用戶下拉后新增“我的小程序”,用戶共可存放50個小程序。這一升級說明下拉欄的使用習慣已經完全養成,并且已經成為用戶固定入口之一,所以才會出現類似“收藏夾”的功能。
但也會出現一些問題,比如:之前,下拉后,“我的小程序”一頁只展示4個小程序,想要找到其他收藏的小程序只能通過滑動搜索,非常不方便。升級后全屏展示“我的小程序”,用戶想要哪個點哪個,非常方便。
可以說,這一次升級對那些收藏了大量小程序的用戶,是一次大幅度的體驗優化。而對于那些小程序收藏得不多的用戶而言,使用體驗上其實沒有太多區別。所以微信對這次改版意圖非常明顯,當用戶使用一個功能的頻率越來越高,就要照顧用戶體驗,完成產品優化。
事實上,伴隨著本次下拉任務欄的更新,還有一項小功能也悄無聲息地上線了:小程序簡稱。開發者可在小程序后臺設置簡稱,按照下拉欄顯示字數修改。需要注意的是,這個功能一年只能修改2次。
小程序簡稱功能的上線,目的也是優化任務欄的用戶體驗。用戶打開任務欄,只要小程序名稱超過5個字,便會顯示不全。比如“攜程訂酒店機票火車票汽車票門票”小程序,在下拉欄里只顯示“攜程訂酒……”
知道的人,能清楚知道攜程是訂票小程序,如果是不熟悉的人,或許真會理解成“訂酒”小程序。
可以說,這兩個小改變,都是優化用戶體驗的同時,給開發者扶持。無論是下拉欄面積的增大,還是簡稱的優化,都進一步地幫助開發者提高小程序的留存率。
2、說這是“桌面”的人
微信每一次變化,都會引來業界討論紛紛,這一次也不例外。下拉任務欄第三次升級后,不少人調侃“小程序桌面來了”。
這實在言過其實,自操作系統誕生以來,桌面就是一個長期固定的存在,無論在電腦端還是手機端,均是如此:打開計算機、手機后看到的顯示器主屏幕區域。
如今手機桌面集合了應用、系統設置等功能,并且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增多,很早之前開始,用戶下拉、上提還會看到任務欄,包含WiFi設置、屏幕亮度調節等常用基礎功能,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使用手機小工具和進行手機設置。
換言之,桌面是用戶使用操作系統的“遙控器”,是用戶和操作系統產生互動的關鍵,因此,是用戶接觸的第一屏。而微信則完全不同。作為一個社交App,用戶打開微信后的第一屏,即主頁面,是聊天框。
下拉任務欄是第一屏的一個隱藏入口,需要用戶主動下拉開啟,更像一個待發現的“彩蛋”入口,而非桌面那樣的被動接受。對于那些不需要該功能的用戶,根本不會發現其存在,更不會改變其使用習慣。對于小程序收藏得不多的用戶,該入口也完全不像一個桌面。這樣完全不同的兩個頁面,只因部分神似,便被誤認為是同類,實在有些貽笑大方。
標簽:
- 微信小程序如何能夠黏住用戶?
2019-11-25 10:21
- 2018年的互聯網創業風口是什么?
2019-11-27 08:59
- 進軍微信互聯網,“小程序+公眾號+實體”或將成商家必經之路?
2021-11-01 08:52
- 為什么你的微信小程序沒有用戶訪問?
2020-01-19 09:45
- 為什么要開發旅游景點小程序
2021-11-11 09:06
- 微信公眾號如何通過裂變營銷增加粉絲
2019-10-25 09:50
- 小程序如何做才能讓線下實體店打破電商帶來的沖擊?
2019-12-10 08:48
- 微信生態中的兩種廣告形式分別是什么?
2020-06-28 15:27
- 微信公眾號雙號運營案例
2019-11-18 09:07